作为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上海过去几年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在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及未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上海如何继续当好先行者,备受关注。 1月23日,上海市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开幕,根据市长应勇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中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3~2017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从2万亿元跃升到3万亿元的新台阶。总量稳步增长之下,经济结构与质量效益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60.2%提高到69%,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民生与生态改善亦成效明显。过去五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左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 实际上,上海自近代以来长期是中国的经济、工业中心,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活力,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让上海再次飞跃,以及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建设和首发自贸区的尝试,成就了如今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百年辉煌,很大程度上是上海本身的制度环境优势所激发。 上海也一直致力于改善制度环境,市委书记李强近日就营商环境指出,上海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应勇昨日亦提到,要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增创制度创新先发优势,着力构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的确,时至今日上海需要新一轮制度创新,包括改善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等,特别是上海又被赋予牵头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配置全球资源的角色。换言之,上海要不负所托,再续辉煌,新一轮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以营商环境而言,上海虽然在全国依旧名列前茅,但并非居于榜首,甚至有部分指标滞后于其他一线城市。因此正如李强所言,提升上海营商环境,要立足更高站位,横向纵向比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标兄弟省区市的先进经验,对标自身改革进展实际成效,主动找差距、找不足,虚心学习借鉴他人之长,尽快把短板补上。 更重要的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重点在“放管服”改革上下大功夫。包括“放”要放得更彻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管”要管得更科学,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保持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服”要服务更精准,强化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加快推进网上审批,让百姓少跑腿。 同时,在对外开放水平、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需要不断改革提升。过去五年,上海在上述领域均有不小进展,以科技创新能力为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各类众创空间超过500家,是五年前的5倍,90%以上由社会力量兴办。 当然也存在改善空间,比如人才发展体制,在控制总人口规模的政策背景下,上海在吸引高学历人口方面力度不及诸多二线城市。根据最新数据,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出现下降,未来上海如何在遵循总人口控制原则下,让高学历年轻人有归属感,值得决策者思考。 成绩已成过往,上海曾经是中国发展领头羊,未来也应该是先行者,而要保持引领态势,持续改善、创新制度环境不可或缺。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