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角度看,一个公司的价值上限取决于它的愿景,下限则取决于它的现金流是否充裕。 互联网类高科技公司的繁荣,令人们思考其背后的商业逻辑,近年来涌现了“互联网思维”“入口理论”“风口理论”“平台战略”“生态系统理论”等管理方法和理论。 一时间,似乎互联网公司可以超脱传统的公司管理模式,不需要重视传统的财务管理。似乎只要有天马行空的创意,依靠风险投资快速抢占市场,扩大规模,积累用户,争当入口,就可以创造奇迹。 然而,很多高估值的初创公司,辉煌之后遭遇速朽,普遍的原因是因资金链断裂造成公司无力经营。 那么,互联网类高科技初创公司应如何管理财务,公司价值应如何理解,又该如何平衡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关系? 公司价值的上下限 我们评估公司的价值,要遵守两个基本规则,一是现代货币制度,二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在这个基本的规则下,从投资角度看,一个公司的价值上限取决于它的愿景,下限则取决于它的现金流是否充裕。 从投资的角度看,公司价值的上限取决于,创始人是不是具有宏大愿景的企业家。企业家的价值,在于他是否有一个创造不同未来的想象或者信心,这种信心具象的表达就是公司的愿景。很多风口上的公司能获得非常高的估值,和它们有宏大的愿景有关。 但是有些看似伟大的公司,为什么会突然失败?这就涉及到公司价值的下限。在现代的货币制度和公司制度下,公司现金流一旦断裂就要破产。 但很多时候,人们只关注到公司价值的上限,被企业家的愿景所打动,对现金流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风险投资规模扩大,很多创始人把公司做成了To VC的模式。但VC有自己的投资逻辑,最终要实现退出和回报,不可能无限地投资下去,如果公司没有办法创造足够的内部现金流,就会面临经营失败的风险。 如果用现金流的视角描述公司价值,一家公司的价值是它创造的资金流动,而不是资产的规模。如果我们看到某公司的资产很高,现金流却很低,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公司的价值并不高。因为资产是不断折旧的,如果不能让资产有效地资本化,让它流动起来,公司价值会不断地减值。 反之,如果一个公司有非常健康的现金流,即便资产低一点,也具有投资价值。因为它的现金流除了可以满足自身运营所需要的投入外,还可以产生沉淀,用来扩大业务规模,也可以用作其他的投资用途。这种公司具有源源不断产生价值的能力,是具有增长空间的好公司。 商业模式是创造不同的现金流 科技类初创公司偏爱强调商业模式的独特性。盘点商业模式的关键词,前几年无疑是O2O,现在可能是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评估一个商业模式是否具有独特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量: 第一,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将过去世界上一些不成立的事情做成了? 第二,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用一种创新的方法,把做一件事情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满足二者之一,这个商业模式就是有效的。 如果从更本质的货币角度去看,就是看在这个商业模式下,是否以一个更加高效的现金流,去替代现有的现金流?如果能做到,这个商业模式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就是经不起推敲的。 我们看物流和电子商务的例子。 从常规的评估视角看,电子商务似乎是代表着未来的商业模式——足不出户,喜爱的商品就会送到用户面前。与之相比,运送这些商品的物流公司,在商业模式上似乎就是落后的代表。但现在的市场情况是,做电子商务成功的公司屈指可数,物流公司却蓬勃发展。目前除顺丰之外,申通、圆通、中通等物流公司也都相继上市。 这一看似矛盾的结果,从现金流的角度分析,就很容易理解。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必然会创造现金的流动。电子商务公司要解决商品运输问题,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建物流,二是与物流公司合作。 自建物流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对于电子商务公司,尤其是初创期的电子商务公司而言,自建物流是非常不经济的行为。所以与物流公司合作,是电子商务公司既理性又无奈的一种选择。这种合作将现金流从电子商务公司流向了物流公司,使物流公司处于相对优势的竞争地位。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物流公司生存的概率反而大于电子商务公司。所以,从现金流的角度看,物流公司是个好的商业模式。只有更好的商业模式,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并且把资金变得更高效,公司才能拥有定价权,进而获得足够高的毛利。 更进一步,如何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否具有颠覆性?如果现有现金流的流向是从甲到乙再到丙,这个时候,如果创业公司代替了其中的乙,这种代替不能称之为颠覆。因为资金的流向没有变,产业链的组成也没有改变,最终还是会按照既有的模式运转下去,创业公司也不太可能获得超额回报。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的O2O就类似这种情况。 真正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至少是创业公司能够在局部上实现甲、乙的合并,甚至让产业链中的参与者甲乙丙消失,变成ABC的逻辑。这个才是真正的高科技的颠覆性,会产生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全新的现金流链条。 比如Airbnb就属于这种类型,将传统的“消费者→酒店”的现金流,替换成“产销者→平台→产销者”的模式。酒店被排除在新的现金流之外,很难回击。这就是颠覆性商业模式的威力。 现金流的管理路径 从现金流和投资规模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公司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现金流非常高效但投资规模有限的公司,是一种小而美的公司,大部分科技类的初创公司都属于这个范畴; 第二类是现金流高效、可供投资的规模也非常大的公司。这类公司可以成长为世界级的公司; 第三类是现金流的效率不高,但可供投资的规模很大,这类公司一般属于传统公司。 传统公司的意义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的价值依赖资产;二是公司的生态比较成熟,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对上游要支付采购等资金,产品或服务增值的部分则归下游所有。与高科技公司不同,传统公司的现金流比较稳定,与上下游议价的空间不大,所以不论是成熟公司还是初创公司,传统公司在创造现金流方面的想象空间都不大。 高科技公司能够创造全新的现金流,但是在创业初期,高科技公司对现金流的需求也大大高于传统公司,因此融资是创业期高科技公司普遍的需求。支持初创期高科技公司的现金流,主要包括公司自主运营的现金流、股权融资的现金流、债权融资的现金流、融资租赁的现金流、供应链融资的现金流等。如果一个高科技公司,创业初期就想把运营现金流做好,很可能会限制公司研发投入,进而影响核心业务的发展。 所以,高科技公司在初创期,应该从融资现金流做起,用资金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建立研发优势。然后逐步地建立起健康的运营现金流。 美国科技公司就是这样的路径。公司在前期普遍运用了包括股权融资在内的各种融资手段,但商业模式、运营机制成熟之后,都走向了巨量的运营现金流收入模式,保持着高额的利润,并且拥有很多资金的沉淀,这是一种健康的现金流转变模式。如果一个公司不断地通过投资去创造新的业务,那是因为投资人对它有好的期待,期待它在未来能够获得超额盈利,才会不断延续这个模式。 亚马逊就是这种典型的经营逻辑。 亚马逊公司主要财务绩效指标,尽管亚马逊早期连续亏损,但公司一直通过投资各项业务,为投资者树立未来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预期,持续获得投资者的资金支持。体现在公司财务绩效上,就是其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用以支持业务扩张。 亚马逊虽然并不强调利润,但其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自2002年之后就开始逐渐盈利,到2016年,已经取得不错的盈利水平。 亚马逊的案例告诉我们,无论一个创业者如何去讲他的商业故事,最终都要回到创造利润、创造现金流这个基本点上。 商业的本质就是货币的流动。公司创业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资金使用的过程。 对于创业初期的公司而言,当务之急是使用外部资金,建立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而进入成长期的公司,需要重视经营现金流的构建工作,外部融资应根据融资的用途,采取债权、租赁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以匹配公司的发展。 归结起来,资金的流向和效率,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