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8——新经济新就业》发布会在京举行。绿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加速换挡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紧跟着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在中国蓬勃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方面,传统就业部门岗位消失在加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出现,引起“人机”之争也日益激烈。 绿皮书指出,新经济正以数据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在我国快速发展,在赋予中国经济活动巨大能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我国创新就业的能力。发展新经济,创造新就业,要积极推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零售、泛娱乐、新金融以及新制造等领域带来就业岗位激增;要努力提升劳动者数字化应用等专业技能,弱化“技术性失业”的恐慌;要完善监管和技术的关联体系,建立公开透明、安全可靠的就业生态;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税收制度,增强社会福利保障能力;要优化职业分类结构,增强技术等级,健全劳动力市场职业匹配度。 一是以数据技术基础服务领域为着力点,推动就业高速增长。数据技术直接带动就业有限,但是间接支持的就业非常可观。根据BCG测算,2014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创造了约17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将就业拓展放到整个新经济生态圈,那么围绕互联网产生的就业岗位将成倍增加。 二是加强数据技术应用的教育和培训,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增加的风险。数据技术对就业生态有增强和削弱的二元影响。有研究指出,中国目前55%-77%的就业在未来会因技能含量低而被机器智能化取代。然而,数据技术对就业的刺激效应仍将大于削减效应。 三是构建数字化社会治理和数字化信用体系,健全市场监管。在共享文化与移动支付、云计算以及LBS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下,就业市场上已涌现出很多自由个人或创业团队,其拥有技能、生产资料或是最终产品,随时接入任一平台,根据“按需聚散”的契约制度来实现收益最大化。因此,应积极构建数字化社会治理和数字化信用体系,加强法规监管与技术的关联,健全新经济下的劳动力市场监管。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税收制度,增强社会福利保障能力。“平台型”就业方式的出现增强了就业的灵活性,对政府进行社会治理提出新的要求。 五是优化职业分类结构,增强技术等级,健全劳动力市场职业匹配度。要顺应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应在职业分类中体现工作技能水平,可参照美国职业分类体系,根据行业分类结合职业工作分析法,建立职业数据库。增强职业分类的技术要求,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规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与市场之间的关联度,同时有助于对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技能水平和需求进行测度。?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