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雷军小米帝国未来的支撑,小米金融的估值却廉价到了尘埃里。 6月21日,小米集团在香港联交所公布了聆讯后资料集,小米金融的估值情况终于浮出水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的小米金融已发行1亿股,假设小米金融重组完成,其股权估值为人民币3.8325亿元。 01 雷军廉价的金融梦不少人疑惑:小米金融就是再差,也不至于就值这么点钱吧,何况小米金融牌照和业务线布局方面已经相对齐全。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基本都已重兵布局互联网金融,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投行给蚂蚁金服的最新估值在1500亿美金左右,京东金融估值达200亿美元;五一假期前,百度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宣布完成拆分,本轮融资超过19亿元,正式实现独立运营,路透社报道称,其估值约为224-240亿人民币;另外,苏宁金融(不含苏宁银行)的最新估值是323亿人民币。看来,小米金融实在过于“廉价”。 一视财经起初以为3.8325亿元只是小米金融业务的部分估值,不过,翻阅小米招股书,上面清楚无误地写着: “目前小米集团的金融相关业务均已重组至小米金融,涉及供应链融资、互联网小额贷款、支付、理财产品分销、互联网保险等业务。” 也就是说小米金融的估值,基本囊括了小米集团的所有金融相关业务。 再看资产总额方面,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小米金融总资产约占小米集团的比例为13.5%。按照小米集团今年一季度末总资产920.94亿元计算,小米金融一季度末的总资产约为124.33亿元。 事实上,截至目前,小米全资控股子公司小米金融已囊括五大金融业务条线,手握小贷、支付、保险经纪、互联网银行等至少四张金融牌照。据小米CDR招股书,小米金融将在三年内完全剥离出集团独立运作。 不少分析认为,随着小米金融从小米集团独立拆分出来,小米金融在战略、运营、资源投入等方面更加独立,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奇怪的是,小米在招股书中刻意弱化金融的地位,这与之前雷军对金融的定位十分矛盾。 就公开披露的资料看,小米集团将金融业务定位于铁人三项中“互联网服务”众多条线中的一环,只是与内容产品、娱乐产品、效能工具等并列,从资产和营收占比看,金融条线也只是占据很小的比例。 虽然,从小米目前的战略布局看,硬件仍然是小米所有业务的核心支撑点,硬件领域的市场竞争依旧激烈,金融业务暂时仍处于补充和辅助地位,但不管是雷军还是外界都对小米金融的未来寄予厚望。 雷军在2017年曾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小米的核心业务。“除了人工智能,金融也是我们整年要拉开阵势干的大事。” “小米硬件整体利润率不超过5%”,在自己母校举办的小米 6x 发布会上,雷军试图 弱化小米作为智能硬件厂商的品牌形象,全力向互联网公司转变,“硬件导流,MIUI搭台,服务赚钱”,聚客、粘客、赚钱是雷军实现商业变现的三级火箭,毫无疑问,小米的金融业务是小米帝国的现金奶牛,为雷军的商业版图提供持续的给养。
2 疯狂买买买“2016年,中国企业500强企业中,银行业利润占比超过60%”,金融最赚钱,看着眼前的肥肉,早在2013年,以阿里为首的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场。而当时以硬件起家,处于互联网边缘化的小米则姗姗来迟,事后,雷军曾感慨应该早一些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小米金融是MIUI下属孵化出的一个团队,其招聘信息在2015年初发布在MIUI招聘微信号上。 低调行事,大举推进是后发公司的主要策略。据了解,相较其他互联网公司,小米金融虽然起步晚,但下手特别狠。为了狂补金融业务,小米采取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一方面完善内功,打造小米金融,另一方面则是外功,通过收购形成小米金融业务生态链。 内功主要是指非财务投资,主要涵盖两部分,一是小米金融,二是占有29.5%股权的希望银行和收购65%股权的捷付睿通。小米金融是前端主阵地,开展信贷业务,二是捷付睿通及希望银行则是基础设施,捷付睿通作为支付工具,可以打通小米金融业务各种产品,起到连接器的作用,二希望银行具有存款储蓄功能,此前小米金融资金来源为注册资本金和累计发行的27亿ABS,希望银行不仅能够为小米金融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而且资金不受规模限制,保证其业务规模的发展没有天花板限制。 对比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小米金融更像腾讯理财通,并不复杂,主打大众用户最基本的金融存贷需求,如理财产品、现金借贷、分期付款及保险产品。从产品上看,小米金融目前已经获取支付牌照、第三方、代销基金牌照、保险代销牌照、小贷牌照…… 小米金融作为亲生儿子,在推广上雷军可谓不惜工本,2015年业务初期,小米不光在户外广告等媒体渠道去放广告,进行营销轰炸——“小米贷款最高可贷100万”,而且雷军本人亲自上阵,晒出其可借款额度资金。2017年,小米金融负责人洪锋透露,小米金融累计放款规模超过160亿。 另一方面,不差钱的雷军开始广泛投资,如老虎证券、积木盒子、草根投资、公牛炒股、多彩投……业务涵盖股权众筹、互联网券商、P2P网贷,从股权到债权,雷军打造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小米江湖。 但其实小米仅仅是入股,并未获得控股权,因此雷军的投资策略更趋向于财务投资。确实,从目前来看,小米旗下金融业务重点在于自营的小米金融,在存款、贷款的产业流程中,股权众筹、互联网券商、P2P网贷不论是在资金成本,还是风控技术上,都无法为小米金融提供资源支持。 “也许是先投资占坑,等子业务起来之后,再追加投资,实现控股,丰富小米金融的产品线”,小米的广泛投资,意图在于一旦小米决定将小米金融发展成综合性金融平台,可以对其投资企业进行收购,整合其产品及用户。
3 长胖但没有变壮自建、入股、收购,一些列动作,布局多种金融业态,让小米的金融业务看似枝繁叶茂,但整体大而不强、肥而不壮。金融的本质是风控,对于BAT这种级别的互联网巨头来说,技术、资金从来都不是难点,这个层级的竞争依旧要回归互联网生意的本质-谁能获取足够的流量,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附加服务获取利润。 网上零售-支付宝工具-余额宝-阿里小贷-蚂蚁金服,从蚂蚁金服的壮大来看,底层流量入口够不够强大,决定着金融业务向上的天花板。腾讯、阿里、京东地基足够夯实,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2月,手机淘宝活跃用户量超过4.7亿,京东活跃用户接近1.5亿,腾讯凭借微信更是会当凌绝顶,活跃用户达9.1亿,几乎全部覆盖中国互联网人口。靠着巨大的流量入口,阿里们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安装各种服务功能,优化各种功能体验,就可以在各种垂直细分领域瓜分天下。 反观小米,雷军“三级火箭”的设想是靠硬件设备引流,作为流量入口,MIUI搭台提高用户粘性,然后加装像金融等附加服务,获取利润。2017年小米手机出货量9200万台,0.92亿的手机用户,再加上此前累计的用户量,小米用户看似不少,通过软件预装机,可以将手机用户量转向为小米金融用户。 资源变现模式不错,但忽视了外部蚂蚁金服、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的替代效应。其实与较为低频的金融需求相比,用户对购物、社交等生活服务需求更加迫切,“你新买了一个手机,第一个要安装的软件肯定是微信、支付宝、淘宝,而不是某某金融软件”,某手机用户如是说,“等有理财或是借贷需要,我就直接在微信、京东、支付宝上申请了。” 靠着手机销量来预装,但预装软件容易被阿里们覆盖掉,导流渠道不同,小米金融被打压。据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作为独立APP小米金融活跃用户数为1223万,人均月流量仅为0.14M,远低于月活数量紧随其后的平安金管家(2.45M),大智慧、同花顺等金融APP内部具有行情、资讯内容,用户花费时间长、流量耗费大情有可原,但同作为金融理财APP小米金融用户使用流量低,代表用户不活跃,使用率低。
4 一九效应,出路何方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的特征,但就商业来说,互联网行业依旧遵循着二八法则。互联网的出现不但没有削弱马太效应,反而更加强化了马太效应。传统产业中,二八法则仅仅停留在本行业。比如一战前,福特的垄断仅仅在于汽车生产制造、沃尔玛的垄断在于超市零售、宝洁的垄断在于日常生活用品……而互联网企业则不同,聚集用户量后,凭借资本及资源,可以再次加装各种各样的服务,电商平台安装金融产品,社交平台安装新闻资讯+金融产品+游戏。 能虎口夺食。靠着庞大的人口规模,中国互联网行业一骑绝尘,在金融科技、电商多个领域比肩,甚至是赶超美国,而之前向金融等不完善服务和被抑制的市场需求,互联网+某某行业服务,在中国有着广阔的空间。 赛道很美好,但如今的互联网,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人口到达天花板,以前是跑马圈地,而如今却在加剧中心化。 流量入口和真实场景到底在哪?或许,小米金融们仍在实践中苦苦寻找答案。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