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郭台铭买下夏普、诺基亚,富士康欲撕掉苹果代工标签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17-06-13 21:03:28

       多年来,以代工起家的郭台铭一直在试图撕掉代工的标签,当成功收购诺基亚、夏普相关业务之后,有钱任性的郭台铭重新勾画富士康的新版图。

文|蓝若水

编辑|祝同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又上热搜了,但这次不是因为员工跳楼。

在收购诺基亚、夏普后,郭台铭又瞄上了东芝,开始竞购东芝存储芯片,这次连苹果和亚马逊都站在了郭台铭一边。

郭台铭早就不满足于做全球最大的代工工厂,然而现实的困境让他不得不铁腕转型。很早之前,他对标的就是三星、LG等巨头,而摆脱代工的帽子做品牌所需的资金投入他亦心知肚明,“三星、LG是国家的力量在支持。而富士康只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民营企业,不能不考虑到长远的发展。”

显然,代工带来的3%的微薄利润,远远无法填满郭台铭的野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创立的这家已经43年的公司,若要成为百年企业,就必须摆脱利润率低、高度依赖苹果等品牌商的现状,依托代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军制造业的高利润组件生产,拥有自己的零部件和品牌,实现多元化布局,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话语权。

从不欢而散到强力收购

收购自然是最快的实现路径,郭台铭首先锁定的就是夏普。

如今看来,这笔收购颇为坎坷。早在2014年6月,郭台铭还言辞激愤地说,“我被夏普骗了。在此之前,郭台铭飞赴夏普协商收购。在夏普高层的要求下,仅在一周后双方就火速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夏普以每股约550日元(约34元人民币)向富士康出售约9.9%的股份,获取富士康约669亿日元(约44亿人民币)的增资,富士康将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合约完成期限为一年。

让郭台铭意想不到的是,协议刚签完不久,夏普的股价便自4月起一路狂跌,最低潮时每股还不到200日元,缩水了一半以上,可夏普仍然要求他按照原价收购其余股份。更令郭台铭头疼的是,夏普出面谈判的高层因业绩惨淡而去职。在当时的股东大会上,夏普高层拒绝了富士康提高持股比率及增派董事的要求。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2年8月底,在夏普位于大阪的堺工厂特别接待室里,郭台铭发飙怒吼:你们日本人,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决定一件事?我最后再说一遍,接不接受我的要求,最好赶快考虑清楚!说完便拂袖而去。当时的报道称,夏普公司总裁奥田隆司及其他高管就像被老师训斥的小学生一样低着头。

经过长达一年的角力后,2013年3月26日,两方合作不欢而散。

富士康和夏普之间最大的分歧不是资金。夏普希望富士康纯投资,富士康却希望参与经营。郭台铭曾高调表示,由自己来经营夏普将显著改善其经营状况,不过前提是“以夏普社长高桥兴三为代表的管理层全部要下台。

对技术的渴求让郭台铭志在必得。时隔一年多,他突然对媒体说出收购夏普失败的原委,是为了争取日本媒体及投资者的支持,向夏普施压。

2016年4月,富士康以3888 亿日元(约合223.56亿人民币),收购了夏普66%的股份,比之前的出价翻了近一倍。如此大手笔,主要是为了取得夏普的品牌,还有关键的显示面板技术IGZO(铟镓锌氧化物的缩写)等。与传统屏幕相比,IGZO面板的分辨率更高、功耗相对较低、边框也更薄,在显示高速影像时,不存在拖曳行为,清晰度高。

除了技术和品牌,夏普还有机器人 、智能家居产品等非制造业务。2015年,夏普推出“A IoT技术”,即在其家电产品中安装人工智能,并展示了其交流机器人。虽然业务板块不大,但符合人工智能的潮流,郭台铭自然不想缺席。

融合

收购后,如何让日本团队与富士康的文化理念、业务结构相融合,成了最大的难题。

郭台铭斥资超过10亿人民币,在富士康龙华园区的西南角,改造了一个占地超过一万平方的夏普研发中心。

有媒体报道,从富士康调到夏普任总裁的戴正吴想了一个办法:全面引入富士康赏罚分明的人事制度,引入日本少有的股票选择权制度,奖励员工,导入管理阶层降级制。比如从2017年1月起,全面抛弃旧有的年资制,转为以工作内容与绩效决定薪资的绩效制,主要适用于日本国内职员身上。慢慢地,日本员工的态度也从沉默到点头,再到可以开口交流想法。

为提升效率,富士康还把夏普的五个子公司,改为十个事业本部。比如将家电事业切割成物联网(IoT)、健康环境系统、数位家电等3个事业部,堺显示器公司(SDP)则并入数位家电事业本部内。

再加上富士康从产品研发、供应链,到品牌建设、市场化落地的支持,夏普试图重新谋求电子消费品市场的主动权。

图自网络

郭台铭的整合效果很快显现出来。夏普2016年第三财季净利润为约42亿日元(约合3700万美元),2015年同期则净亏损247亿日元,也是自2014财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录得净利润。

戴正吴对外发布报告称:“夏普在未来一段时间的重心将放在公司的显示和电子技术从传统的电视和智能手机领域,扩展到汽车和家庭物联网市场。”郭台铭曾公开表示,计划在美国投资超过70亿美元建立生产手机和电视显示屏的工厂。

有了显示屏,布局电视和手机顺理成章。

2017年年初,夏普高调宣布,将2017年度电视出货量从原计划的1000万台,调高至1400万台。6月6日,夏普在北京召开富士康收购后的首场电视新品发布会,AQUOS夏普“旷视”系列S60一体机和S60U分体机正式亮相,搭载了自家研发的侧入式背光源的“新煌彩技术”搭配高画质 HDR 技术,屏幕则是来自夏普的原装 4K 面板。

发布会有很多细节值得品味。走在通往发布会现场的通道上,只要有夏普的品牌 Logo的地方,就会有“Powered By FOXCONN”的标语。而在另一个去往会场的通道上,搭建了一个类似于时空隧道的通道,展示着夏普的发展历史。走进会场,满眼都是紫色的灯光。“紫色是富士康的品牌蓝色和夏普的品牌红色所凝合共染的色彩,代表了两个品牌的融合。”

对夏普手机来说,中国市场是正面战场,夏普制定了未来三年计划:2017年品牌回归打基础,2018年深耕渠道,2019年实现突破。在5月底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夏普手机着重强调了“be original”,即原创和“全面屏手机,源自夏普”的概念。

夏普手机CEO罗忠生向AI财经社透露,夏普手机将在7、8月份推出全面屏手机。“最好的全面屏当然应该是四边无边框,但是也因为IPS屏幕(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液晶面板技术)限制,目前没有哪个厂家能够做到。三星S8虽然把上下边变窄了,但只是两边无边框,还是传统的全面屏技术。而夏普全面屏采用三边无边框,已经把全面屏技术做到了目前非常先进的程度。我们也会为产品定一个充满惊喜的价格,让用户用更合理的价格体验到更高端的产品,以此来提高用户粘性。希望夏普三年内能进到中国手机市场的前6名。”

竞标东芝

要想在中国激烈的手机市场上厮杀出一席之地,罗忠生已布好战术:必须先用心做好满足用户期待的产品。再通过团队协同作战,研发、市场、销售、售后等部门更好地沟通磨合,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夏普手机目前已经和中国移动终端公司、京东、迪信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了运营商、线上、线下渠道的支持。

然而,目前中国的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从IDC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销售数据来看,华为以20%的份额领先,OPPO、vivo、苹果、小米分列二到五位。这五家厂商包揽了中国手机市场70.5%的份额。夏普此时回归,必须具备超越这五家手机的压倒性优势,比如最舒畅的全面屏体验、独有的新功能或者高性价比,才可能存在生机。

图自网络。

收购夏普仅一个多月,郭台铭又迅速拿下诺基亚。2014年,微软以约54.5 亿欧元买下诺基亚。2016年5月,富士康以 3.3 亿美元取得诺基亚功能机业务。

“这个交易案是富智康(富士康子公司)收购微软手机业务的制造、销售和分销部门。对富士康而言,可以立即占领诺基亚在全球 40-50 个国家的专业销售团队与分销部门的销售平台与渠道,为富士康转型服务科技公司铺路。”富智康原董事长童文欣对媒体说。

买、买、买的脚步并没有停不下来。2017年6月4日,郭台铭对媒体表示,公司将联手苹果和亚马逊竞标东芝记忆芯片(闪存)业务,并称苹果和亚马逊向他们提供了收购资金,但未披露具体金额。

由于竞争激烈,郭台铭开出约182亿美元的高价,还向东芝及其银行团发出呼吁,称他可以帮助确保公司偿还债务,并承诺如果富士康竞标成功,他将永久保留东芝存储芯片部门。

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三星NAND闪存芯片业务的收入为42.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5.4%。西部数据和东芝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9%和16.5%,而美光和SK海力士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11.9%和11%。

东芝是苹果iPhone的主要供应商,亚马逊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也要使用NAND闪存芯片,以此为公司和外部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苹果、亚马逊以及谷歌等公司之前都有意收购东芝的闪存业务,稳固自己的产品供应链。不过现在转为出资支持富士康收购,双方很有可能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从一开始就已注定的转型

郭台铭的收购之路并不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从1974年用借来10万台币创办富士康塑胶作坊开始,郭台铭像一头猎豹,一直在寻觅机遇,努力摘掉“全世界最大血汗代工厂”的帽子。

公司刚刚成立,就遭遇了全球石油危机,塑料制品的成本大幅上涨,不到一年,合伙人集体撤退。郭台铭不得不硬着头皮用蹩脚的英语、日语,去美国、日本一家一家公司开拓客户。看到美日强大的产业链技术能力,郭台铭狠下决心:以后只跟国际大厂做生意,提高技术水平和供应链能力。

塑胶作坊赚取第一桶金后,郭台铭没有像其他同行一样,投资房地产坐等升值。尽管要冒市场风险,他还是从日本购置了先进的模具设备,扩大产品范围,掌控技术能力。

正是因为成熟的模具技术,20世纪80年代,富士康成功转型生产个人电脑连接器。

为了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郭台铭一个人拎着箱子到了美国,跑遍了美国52个州的32个。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他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立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在富士康的工厂里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

1995年,郭台铭看准戴尔Dell电脑正靠着创新的渠道管理、营销推广,销售份额一路飙升。在戴尔Dell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到访华南时,郭台铭主动联络表示愿意介绍对方与地方政府见面,并亲自开车将其送往机场。在送行路上,他成功说服迈克尔绕道进入富士康龙华工厂参观,最后拿下了Dell的代工业务。

一电脑代工厂。图自网络

2005年,郭台铭看中诺基亚的代工业务,将挖来不久、业务能力极强的陈伟良升任为富士康国际(现改名为富智康)董事长。郭要求陈只做一件事——拿下诺基亚的代工业务。陈伟良为此举家搬往诺基亚总部芬兰居住,全身心跟踪诺基亚业务动态,了解对方真实需求。

最后,在诺基亚供应商艺模出现资金问题后,富士康果断出手买下,通过艺模为诺基亚供应机壳与电子零部件,逐渐彻底嵌入到诺基亚的代工版图中。

郭台铭又以同样的方法,以每股29元的低位价格买下正处于业务困境中的奇美通讯,后者当时手握与摩托罗拉的合作。

多元化布局

在提升消费电子产品的品牌和技术之外,郭台铭早就将触角延伸到共享出行、电子商务、云计算、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进行多元化布局。

制造业+互联网,郭台铭依然沿袭与一流公司合作的理念,接连和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共同领投或参投创业科技公司。

图自网络。

由于阿里、亚马逊等主要客户抢夺印度市场,富士康也在2015年8月18日,通过旗下富智康对印度最大的在线交易平台之一Snapdeal投资2亿美元,获得4.27%的股份。但富智康近期发布盈利预警显示,对Snapdeal的2亿美元股权投资作出约1.65亿—1.75亿美元的减值拨备。这意味着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富智康的投资至少缩水了八成。

富士康也涉足了并不熟悉的移动社交。2016年8月16日,富士康和腾讯1.75亿美元领投印度即时消息应用Hike Messenger的D轮融资。

2016年,富士康和腾讯投资了“Android之父”安迪·鲁宾(Andy Rubin)的大型新消费电子公司Essential。该公司近日发布了全面屏智能手机Essential Phone,鲁宾称产品将向三星、苹果这两大巨头在智能手机市场发起挑战。鲁宾还希望将不同的生态系统如 iOS、Android、Alexa 融合在一起,都能与其设备的操作系统 Ambient OS 相互配合使用。从中可见富士康想摆脱苹果依赖的决心。

最近处在风口浪尖的共享出行,郭台铭也没放过。2016 年 9 月,富士康子公司鸿维向滴滴出行投资了 1.199 亿美元,持股0.355%。紧接着的2017年1月23日,富士康成为摩拜的战略投资者,通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生产摩拜单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摩拜的车辆生产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翻倍,总产能将超1000万辆/年。

郭台铭还运用资本的力量,扩大产业布局。2017年2月27日,富士康以6亿美元收购软银的亚洲科技投资基金——软银亚洲资本54.5%的股权,该基金将融合“软银的投资专业能力”和自己的“先进制造技术及全球影响力”,帮助其寻找新的科技初创公司。富士康还计划向软银成立的“10万亿日元基金”出资,该投资基金将着眼于规模至少达数百亿日元的私募股权交易和投资,不再专注于初创企业。富士康与软银的合作由来已久,软银的人形机器人Pepper就是由富士康生产,另外两家公司还与阿里合作投资一些新创科技公司。

郭台铭野心很大,还尝试过互联网造新能源汽车,但他也善于权衡利弊。2015年3月23日,在豪华车经销商和谐汽车的主导下,联手富士康与腾讯成立了互联网造车项目,还招募了宝马、奔驰、英菲尼迪等高管组成“梦之队”的豪华阵容,瞬间刮起了一股“和谐富腾”的旋风。但2016年下半年,郭台铭在一些论坛上表示,造车成功率很低,耗费巨大,劝行业守住本分。

在近日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郭台铭说,富士康未来要推动的是掌握从零组件端到消费者端,客户订货时可犹如变形金刚般弹性生产。富士康自己控制原物料、出货和客户,制造加工的过程要进一步掌握物流的过程,进一步掌握集团每天生产高达100亿笔的数据数据,以打通从零组件到消费者的大平台。

更多关注:京财时报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