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货物贸易逆差自1985年就开始出现,美国政府对贸易失衡的担忧以及保护主义倾向长期存在。而2018年以来,美国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基于美国对中国大量货物贸易逆差而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更是将中美贸易紧张关系推到前所未有的境况。从绝对数量看,两国数千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逆差数额庞大。不过,单纯看货物贸易逆差数额是否能全面客观衡量美中贸易失衡情况,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货物贸易及经常账户占GDP比重、增加值贸易及服务贸易等多维度来衡量美中贸易不平衡情况。 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按照国际通行衡量标准,美中货物贸易赤字相当于GDP的比率近年来并没有明显上升,甚至还有下降迹象,显示双边失衡状况实际有改善迹象;其次,以增加值贸易衡量,美中真实货物贸易逆差较名义逆差值小;再次,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一直是顺差,使得美中整体的贸易逆差更小;最后,从衡量对外部门失衡更全面的指标——经常账户相当于GDP比率看,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失衡均已经改善。 一、 美中货物贸易赤字相当于GDP的比率近年来并没有明显上升,甚至还有下降迹象,显示双边失衡状况实际有改善迹象。 不论是美国官方数据,还是中国官方数据,都显示两国货物贸易逆差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不过,2007年以来,美国官方数据每年都超出中国官方数据900亿~1000亿美元。这种数据不一致的因素包括统计差异及转口贸易等原因,也为双方判断货物贸易失衡提供了不同的基准。 抛开美中货物贸易失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从国际普遍衡量货物贸易逆差的做法看,货物贸易逆差绝对额这一标准并不非常合理,因为贸易逆差对一个国家影响程度大小取决于这个国家经济体量或GDP大小。因此,更为精确的指标是贸易失衡与GDP的比率。 如果按照中国数据,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占中国GDP的比率已经从2006年最高5.3%降至2017年的2.3%(图1)。这就是说,从中国角度衡量的两国贸易失衡程度已大为减轻。从美国数据看,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相当于美国GDP的比率自2015年以来也出现一定的下降迹象:从2.0%微降至2017年的1.9%,这与1989~2015年的上升阶段形成鲜明对比(图2)。 二、 以增加值衡量的中美货物贸易逆差较小。 基于国际分工比较优势,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中国从东亚其他地区进口中间零部件,加工或装配为成品后出口美国及欧洲等地区。美国与中国的货物贸易部分反映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供应链对美国的货物贸易。相应的,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一部分实际上是美国对其他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以苹果手机为例,中国从其他经济体进口零部件组装为整机出口美国。根据路透社2018年3月21日文章(在中国制造的加州设计:苹果手机如何扭曲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国在苹果手机中创造的增加值仅为3%~6%。以增加值标准衡量,2017年美国因为进口苹果手机对中国的实际逆差最多为9.4亿美元,远低于名义值计算的157亿美元。 有鉴于此,以中国对美国整体的出口来计算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过于简单,而以增加值(Value-added,本国要素在出口商品中实际创造的价值,剔除其他国家中间品包含的价值)标准来衡量贸易更为合理。按照增加值标准,中国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份额在16%~30%左右,低于名义值标准下47%的货物贸易逆差(图3~4)。 三、 虽然美国与中国存在货物贸易逆差,但其与中国的服务贸易盈余却在快速增加。 货物贸易不代表美中两国之间双边贸易总体情况。自199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一直是顺差。自2007年以来,这种顺差增长速度快于与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增速。目前,中国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最大的贡献者,2017年贡献度达到15%(图5)。 从经常账户对GDP比率看,美中外部失衡程度均已大为减轻。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收入三项,其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国外部失衡最全面的指标之一。按经常账户衡量,中美外部失衡程度均有减轻。美国财政部今年4月发布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宏观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指出,“在主要顺差经济体中,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进行的外部再平衡最为成功”:从2008年的相当于GDP的9.1%降至2017年的1.3%。 根据美国官方数据,美国整体的经常账户逆差相当于GDP比率也从2006年的5.8%降至2017年的2.4%(图5)。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构成看,与亚太地区尤其是与中国有关的经常账户逆差为主要组成部分。在美国与中国总体经常账户失衡均有显著改观的情况下,美国的逆差仍较多集中于中国,可能反映以下两个结构性因素:第一,美国储蓄率较低以及过去长期的制造业外迁是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本性因素;第二,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更集中于中国,显示了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状——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对美国出口制造品。除非美国本土的制造能力及竞争力大幅提升(尤其是在一般机械、消费电子及日用品方面),否则美国还会对东亚制造品有较强的依赖。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