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高效与透明是同业存单发展的内在动力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4 09:23:06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自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12月推出以来,同业存单便因其发行简便、定价灵活、交易活跃的特点而受到市场参与者的普遍欢迎。截至2016年年底,同业存单的发行机构数量达到1556家,托管余额达到62760亿元,是银行间市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金融工具。同业存单的快速发展,对改进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推动主动负债的透明化和标准化、完善市场收益率曲线和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意义重大。

  同业存单是商业银行主动负债

  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款利率自由浮动,存贷比限制取消,商业银行通过主动负债实现资产负债平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提升。近年来,商业银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推进经营转型,在资产业务的多元化方面进展明显,贷款占比不断下降,债券投资、同业投资、买入返售等资产类别的占比迅速提高,银行资产端经营从以往的“放贷款”为主逐步转向“资产配置”。与此相应,传统以吸收存款为主的负债模式也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资产规模不断增长、资产类型不断多元化的格局。

  同业存单的推出和发展,使银行能够摆脱营业网点的约束,在1个月以内的回购、拆借等货币市场短期融资和3年以上金融债券发行等主动负债形式之外,增加了中等期限主动负债的工具。发行同业存单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根据资产增长的需要,按照特定规模、特定期限,高效便捷地吸收市场资金,对资金缺口和期限缺口进行精准管理,极大地改善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是近年来同业存单业务高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业存单

  完善了市场收益率曲线

  在“价格型”主导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是重中之重。以美国为例,美联储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后,通过市场参与者对各类金融工具的交易行为,可以迅速传导至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使得市场收益率曲线按照货币政策目标调整。目前,我国1个月以内的市场收益率曲线由隔夜、7天、28天的同业拆借、质押式回购决定,1年以上的市场收益率曲线由债券现券交易决定,而唯独1个月至1年期的市场收益率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价方式。同业存单的发展弥补了我国金融市场上1个月至1年期收益率曲线市场定价的空白,使得1个月至1年期Shibor报价更加符合市场利率的实际波动,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市场收益率曲线。实践证明,同业存单推出后,我国1年以内短端利率对市场资金面波动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敏感性增强,提高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同业存单提升了主动负债的

  透明度和标准化

  在同业存单推出之前,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同业存款进行主动负债管理。同业存款是一种双边的融资安排,其优点是能够根据双方需要在合同文本中自行约定金额、期限、利率和其他条款,缺点是不够透明、交易成本较高。以货币基金作为存款人的同业存款为例,货币基金为在满足监管要求和兑付要求的同时提高资产收益率,往往在其同业存款合同中保留可提前支取的选择权,此时该同业存款的名义期限形同虚设。尽管这种选择权的设置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大量的此类安排不仅造成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也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去年12月份,货币基金面临大规模赎回需求时,集体提取存放在银行的同业存款,给市场造成较大流动性冲击。此外,在交易结构较为复杂的同业业务当中,同业存款还经常被用来为其他资产提供质押担保,但无论是合同约定还是质押行为本身,都存在合规上和操作上的瑕疵,埋下了金融风险的隐患。

  而同业存单备案发行、期限标准化、定价市场化,在统一的银行间市场进行发行和交易,其登记托管也置于上海清算所的管辖之下,透明规范,便于宏观审慎监管。与同业存单的推行一致,近年来,人民银行力推电子票据、票据交易所以替代案件频发的纸质票据和“线下”双边交易,可以说是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又一举措。

  同业存单

  健康发展的方向

  不可否认,由于同业存单发行的简便高效,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滥用的情况,如期限错配和杠杆套利。但正如金融衍生品曾经遭受的质疑一样,同业存单本身仅是一种金融工具,如何使用取决于机构主体的风险偏好、内控机制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性。同业存单未来的健康发展,须纳入到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的框架,并与强化机构主体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密不可分。 (作者供职于浙商银行)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