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和这个时代并肩前行,不嘲笑马车,更不会拒绝汽车的拥抱! 我们会尽力为亲们屏蔽过多过乱的信息噪音,力争做一个好的观察者! 小编导读 校园贷因为屡次引发犯罪案件,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大学生消费观念变得更加开放,但这也为一些非法校园贷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为解决创业资金来源难题选择了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校园贷平台,最终落入贷款陷阱而后悔莫及。而今,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致使监管趋严,校园贷未来何去何从?请看今日小编为您分析: 文/李希聪 引言 2017年4月1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6号)。《指导意见》中指出: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促进合规稳健发展,持续推进P2P风险专项整治;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这几项措施将矛头继续对准了监管日益严格的校园信贷市场。 校园贷是以高校学生为对象,为其提供分期购物及小额信贷服务的互联网P2P金融平台,其主要通过分期贷款和现金贷款以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创业需求和助学需要。 近年来,校园贷一直以“无需担保”、“放款及时”、“低息”进行广告宣传,也确实满足了一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消费需求。然而,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新闻报道高校学生因高额利息、暴力催债、裸贷而被逼上绝路,甚至轻生。校园信贷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飞速成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自去年起,政府对校园贷的监管不断收紧,多家校园信贷平台都开始转型,甚至“一刀切”地停止校园信贷业务;然而,校园信贷真的如媒体所报道的如洪水猛兽般可怕,应该予以取缔!?在笔者看来,校园贷作为P2P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如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则是飞速发展的校园贷、没有及时跟进的监管以及大学生金融理财知识的缺乏导致的,这也反映了我国校园信贷市场的不成熟。不过,日益趋严的监管力度也反映出政府的努力和决心。在推进校园信贷市场治理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应、总结,以加深对校园贷的认识,进一步推动校园信贷市场走向成熟。 校园信贷的兴起 2004年起,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兴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然而,高坏账率使得银监会在2009年叫停学生信用卡业务,此后,部分银行虽然推出学生信用卡,但严格的审批制度和较低的额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信用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且日趋多元化,数码产品、培训费用、奢侈品、游戏、社交、旅游等成为大学生的需求对象。但由于大学生无稳定收入,也没有信用纪录,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使传统金融机构对其望而却步,价值互联网金融公司仍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信用消费需求,已有的白条服务对象也并非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 2013年,大学生分期消费平台出现,校园信贷市场这片蓝海逐渐被发掘。经历了近4年的发展,校园信贷市场也逐渐在走向成熟,易观智库《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指出:如按照2600多万名学生,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校园分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人民币量级。 需要肯定的是,确实有许多校园信贷平台为满足大学生合理信用消费需求做出了贡献,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为拉动内需做出了贡献。但是,也有不少平台铤而走险,钻了监管和法律的漏洞:低准入门槛、缺乏规范的管理条例以及监管的缺位使得校园贷款在经历了一轮野蛮生长之后,产生了诸如裸条,高利贷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 政府的努力 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整治校园贷款乱象:去年4月,《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简历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理机制;8月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提出“停、移、整、教、改”五字方针,同时配合一些地方出台的校园贷款整改措施。最终,近四成校园贷款平台在监管压力下选择退出,多家平台着手转型。而新出台的《指导意见》也要求校园贷款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这也进一步规范了校园贷款市场。不过,校园信贷市场走向成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校园贷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存在的问题 放贷门槛低,审核不完善。对学生信用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放贷门槛低,学生往往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号、手机号码、住址等相关信息就能立刻拿到贷款。而风险则通过获取借款人的监护人信息,将其转移到学生监护人身上。同时审核过程也存在漏洞,甚至出现学生拿着数名同班同学的身份证进行信贷的情况。 虚假宣传与高利贷陷阱的配合。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虚假宣传,通过“低利率”、“无需担保”、“放款迅速”等宣传诱导借款人了解相关业务,并混淆年利率、月利率、收取服务费,或在发放贷款时先行扣除利息及费用变相抬高利率(甚至超过法定民间借贷利率规定)等手段,诱使缺乏金融知识的借款人借款,以牟取暴利。而之后各种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过高的利息使贷款人无力偿还而产生的。 重复授信。校园贷款公司的信息之间缺乏共享机制,导致各平台都需要对贷款对象授信,提高了审核成本。同时也导致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以贷还贷,甚至同时申请申请不同公司的多笔贷款,降低了借款人失信成本,可能引发道德风险问题。 暴力催收。通过非法暴力手段要求借款人偿还贷款,而借款人是缺乏还款能力的大学生,往往迫于压力走上歧途。 裸照抵押。通过索取年轻女学生的不雅照片进行抵押,并在无力偿还贷款时以照片进行威胁,甚至要求肉偿。 立法不完善,监管缺位。在政府当局不断规范校园贷款的当下,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确定了年息不高于24%的保护利率,宣布约定年息高于36%为 “无效区”,超过36%的利息将不被法院认可。然而,这部民事司法解释仍然无法满足监管的现实需求;此外,中国对民间借贷也缺乏《放贷人条例》、《债务催收法》等相关立法规范,民间借贷始终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高利贷行为屡禁不止,债务收回往往演变成暴力催收。因此,要规范校园信贷市场,仍需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消费观念缺乏引导以及金融理财常识的缺失。大学生受攀比心理,享乐心理的影响,可能会做出不合理的、超越自身经济水平的消费行为。而由于金融常识的缺乏,无法识别校园贷中的陷阱,最终引火烧身。 应尽的努力 校园信贷是在银行商业性贷款逐渐离开大学校园后,大学生逐渐增长的信用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创业资金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 校园信贷企业自身的逐利性、相对落后的监管体系、大学生消费意识的缺乏共同导致了如今校园信贷市场的诸多乱象。在政府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校园信贷市场的成熟也离不开市场多方的共同努力。校园信贷公司、监管当局、大学生,甚至是作为中国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商业银行,应形成合力,为校园信贷市场走向成熟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而今校园信贷公司面对日趋严格的校园贷款环境,监管也不能一刀切,直接放弃校园市场,而是要规范信贷流程,接受监管,而其带来的成本压力则需通过拓宽业务空间来填补甚至增收。对此,可以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贷款服务:对低频高额用户提供分期贷款,为高频低额用户提供信用贷款;同时也可以发展白领、工薪市场,利用大学生对分期平台的高用户粘性,在大学生中寻找优质潜在客户,在毕业后依然为其提供信用贷款服务,防止大学生贷款客户毕业后的流失。 监管部门应该完善借贷平台审核机制、资金监管机制,完善校园贷款征信机制,推动信息共享,防止重复授信,以提高借款人的失信成本。同时规范校园贷款的宣传行为,防止大学生因虚假宣传落入高利贷陷阱。同时需要配合立法机关完善立法,对非法放贷行为进行判决时有法可依。 传统商业银行如今对大学生提供的贷款大多为助学贷款,提供商业性质的贷款却很少。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理应按照普惠金融的原则开发校园金融产品,合理设置利率,建立信用评级机制,引导校园贷款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后,对于我们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了解基本的金融理财知识,认识到校园贷款中的风险,避开利率陷阱,理解个人信用的重要意义,合理选择贷款额度进行消费。 结语 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成果之一,其依托于校园信贷市场产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也由于监管的缺位以及自身的逐利出现了诸多乱象。但笔者认为,我们对待校园贷款,不能因为其产生了种种不良后果就盲目封杀,因为它是基于大学校园内的消费、创业需求产生的。如果不能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用消费需要,就可能导致这部分需求转入“地下”,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合理引导、规范校园贷款,促进校园贷款市场有序合理地运行,才是解决校园贷、民间贷所引起的校园贷款问题的正确途径。 西财微金 请亲们关注我这个这个世界每天都会发生好多事,但是只有其中一些事情的影响是深远悠久,足以改变未来的。 张晓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