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在一篇本报评论被转发后网友们的留言评论中发现,在谈到有关中美百姓所享有的福利对比时,获得网友认同最多的一条是“美国人说纳税不可避免,不代表你可以在社会福利近无的前提下,总税负竟高到逆天!”,有不少网友顶了这条留言。笔者无意去辩论这个“总税负”,但“社会福利近无”这个说法如此有市场,让笔者有些吃惊。 虽然笔者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但也能常常感受到社会福利的存在。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修得越来越好,而且全都免费。笔者前去参观、读书总是感慨,这么高大上的场所不说建设费用,光是运营维护费用一年也要不少钱,这不是福利么?各行各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笔者了解的情况基本都是按时发放,很少有哪里发生拖欠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情况,这不是福利么? 即使你从不去逛博物馆不去图书馆看书,离领养老金的日子也还远,但多半还是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吧?据调查,网上活跃的网民以20岁左右居多。 笔者家附近的公立小学,每学期每个学生收取的总费用为数百元,但真正收取的学杂费是每学期75元,占大头的是午餐费每餐7元和托管费每月80元。本地教育主管部门曾经出台政策禁止学校收取这两项费用,取消午餐费和托管费。家长们群情激愤,认为这是乱作为从而强烈反对,因为很多家长上班远,中午没法接孩子回家吃饭照顾。同样是学习语数外,如果到社会培训机构去学,75元或许不够上一次课的,这不是福利么? 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学习教育应该是最大的福利。财政部网站公布的《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显示,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877.77亿元,其中教育支出26271.88亿元,占14.94%,位列第一。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感受不到这个福利呢?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刻苦学习主要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但能考个好大学,一毕业就能找个好工作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辛辛苦苦学习10几年,毕业了工资收入暂时还不高,时时感受到生活压力,你让他自觉去感激这个福利,不太容易。而且,这个福利是阶段性的,幼儿时期不需要,走上社会后也不可能再享受。 国家财政投入巨大,有很多群众福利获得感却很低。什么是最大的福利,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和评判标准。未必每个人都能站在宏观的、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没有什么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需要,而且目前存在明显短板、补短板群众呼声很高的福利呢?笔者认为是有的,就是医疗福利。 自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起,我国医疗福利制度逐步发展完善,到目前已经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基本覆盖了城乡居民。但由于自付比例偏高,更重要的是“先交费后看病”,群众对这项福利的满意度并不高。 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医保报销比例逐年提高,目前已经很高了。在实践中,由于很多项目不能纳入,个人自付比例还是很高,而且不同地区间差异很大。前一段引起轩然大波的深圳罗某笑事件,院方公布的数据为:罗某笑入院105天,产生的医疗费用总额472557.65元,其中自付47618.7元,自付比例为10%。这样高的报销比例,估计中西部很多地区的病人都要羡慕。笔者了解到,湖北某三线城市,进医保的项目报销比例,如果在本地住院手术可达75%以上。但加上其他不能进医保的项目,个人实际自付比例往往达40%以上。 比实际报销比例不高更重要的问题是“先交费后看病”,尤其是对于大病病人来说。病人送进重症监护室,一天费用动辄上万元,医院催费一次往往要交10万元,催上两三次,即使是小康之家也难免感到惶恐。无法承受压力的家属转而求助社会,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就会引发群体性的心理恐慌,觉得人人没保障。 2013年起卫生部在部分地区试点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进展缓慢,到今天也没多少地方推行。笔者认为,背后的原因还是在于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占实际医疗支出的比例偏低,导致医院担心如果后续催费难的话,亏空太大,积极性不高。假设报销比例真的普遍能达到实际支出的90%以上,医院的风险是很小的,“先看病后付费”推行起来也容易得多。如果这个制度能广泛推行,谁还会需要到“某某筹”上筹集医药费呢? 理性的人明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需要时间,教育、失业救济、保障房建设等也很重要,但是笔者认为,从目前的各项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来看,医疗福利“补短板”应该先行一步。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