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社论:高质量发展需要挤GDP水分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18-01-14 21:50:44

在新一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即将公布之际,内蒙古、天津相继自曝其短,大幅核减经济数据,这也让GDP挤水分成为中国经济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1月11日天津媒体发布消息称,在更改统计口径、挤掉水分后,滨海新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元。而根据2017年初发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滨海新区GDP为10002.31亿元,缩水幅度达三分之一。内蒙古则在1月3日承认财政和经济数据大幅造假,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相当于首府呼和浩特当年的GDP总量。

GDP挤水分是中国经济近年出现的新现象,由辽宁在一年之前引爆。2017年初辽宁公布“挤水”后的2016年GDP为22037.88亿元,比2015年少了6705.5亿元,缩水幅度达23.3%。这在当时引起舆论哗然,并认为辽宁并非孤例,在以GDP论英雄思维影响下,让部分地方有动力通过统计手法甚至造假虚增GDP。

部分地方GDP存在水分,导致多年来地方GDP总和远超全国GDP总量的怪现象,以2015年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GDP总量为67.7万亿元,但31省份各自公布的GDP总和达到了72.5万亿元,相差4.8万亿元之多,比浙江省一省的GDP总量还要高。这其中既有重复统计的因素,也不乏造假虚增。而在2016年,地方GDP总量超全国缩减为2.7万亿,辽宁主动挤水分影响不小。

地方虚增GDP,很大程度受到GDP至上政绩观的影响。实际上,中国发展正在逐步淡化GDP,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以GDP等数据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

GDP注水危害极大。GDP作为一地经济形势判断和施政的重要参考,如果存在水分,不仅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到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和民生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更有甚者,将打乱国家大政方针,包括投资、金融支持和财政转移支付等领域。中国在这方面也曾有惨重教训,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时出现的亩产万斤等新闻,可谓虚增到极致的案例,直接导致中央对国民经济判断的失误,贻害匪浅。

解决地方虚增GDP问题,统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势在必行。天津此前调减GDP,主要因为统计口径为注册地,不少只注册不在地的企业被重复计算。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划,将在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将各省份生产总值核算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区市统计局共同参与的统一核算,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基本衔接。

同时,需要改革和完善地方官员综合评价体系,一年前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使得官员考核环境权重首超GDP。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社会民生等都应成为不亚于GDP的考核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地方虚增GDP,尤其是数据造假,追责必不可少,因为数据造假本质上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统计局也明确,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工作的考核管理,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换言之,对地方虚增GDP,尤其是数据造假,相关责任人不能不了了之。如果造假无代价,那么只要有动力就难免会继续出现。

中国经济正朝着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既需要不唯GDP论的政绩观,更需要客观、真实的经济数据,作为中央和地方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参考。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