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个省级国企违约事件让资本市场吃了一惊,再次提示了违约风险。 具体而言,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下称“云南资本”)及旗下子公司未能足额偿还本息,导致中融信托两款产品先后延期。两款信托计划合计募资15亿,截至目前已累计还款6亿元,尚欠本息、罚息近10亿。 最新的消息称,此事将很快得到解决。1月15日,云南资本及中融信托发布了一份联合说明,称两个信托的剩余全部款项最迟将于1月16日支付到信托财产专户。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融信托可能大概率收回本息,但对于市场“信仰”仍有所冲击。 所谓“信仰”,指的是资本市场相信跟国企关联的债务能得到刚性兑付,这种心理导致了前些年的不少反市场化行为。僵尸企业的形成,是因为市场机制失效。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将资源配置给盈利能力。僵尸企业的成长史之“反市场”,即在于没有盈利能力仍然获得资源配置。过去几年中,金融机构们参与了这种逆向资源配置:以信用债为例,国有企业是我国信用债市场最大的发行主体,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债占全部存量信用债的约90%,以至于长期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利差与经济周期关联度很小,反而与市场流动性关联度极大。 云南资本事件的一个有益提醒是,不要忘记打破刚性兑付才是资本市场的“灵魂革命”。去年11月,五部委曾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俗称资管新规),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提出“金融机构不得以自有资本进行兑付”、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只有打破刚性兑付,产品收益率才能反映项目风险,让机构做尽职调查,投资者心悦诚服地做到买者自负,以此建设一个良性的投资理财市场。 同时,云南资本事件还提醒市场,除了万众瞩目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外,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这一特殊类型的企业,其负债情况也值得关注(云南资本的注册资本金逾103亿元,由当地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出资)。目前,诸如浙江、湖北、北京、云南等全国多个地区都有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身份发行的公司债券,覆盖了省级、市级、区县级,而且往往规模巨大,动辄数十亿元。这一类“半市场化“的企业负债率和还款方式如何,是值得专题研究的。 其实,债券本身就不是刚性兑付的产品,有个别债券违约也实属正常。资本市场由此涌出的广泛担心,背后其实是对地方政府债务总体情况的担心。在云南资本事件中,云南资本的终极还款来源还是政府注资,其还款能力与地方政府财力息息相关。 无独有偶,内蒙古等地财政数据虚增的事件,加重了这种忧虑。 据新华社报道,继辽宁省自曝财政数据造假之后,内蒙古自治区也自曝财政收入虚增空转。近日举行的内蒙古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自曝家丑”,称“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内蒙古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可供参照的是,去年年初辽宁公开的部分市县经济数据掺了20%到30%的水分。 这种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去年12月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就达15.49亿元。 因此,一方面,金融机构要降低刚性兑付预期、坚定市场化做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跟市场沟通的重要方式,是不断提升地方债问题的透明度,措施至少包括:债务情况准确的基本面(此前审计署已摸底)、准确的还款计划、地方资产负债表,以及更进一步的,地方真实的经济数据,等等。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