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央行表态:杠杆率有望持续趋稳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14 00:47:33

微信图片_20180514003158

未标题-6 拷贝

“金融市场虚火上升,实体经济却无精打采”是业界对2008年后我国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局面的一个描述,“去杠杆”也成为近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核心指向。5月11日,央行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一篇专栏文章《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新变化》指出,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且影子银行筹资、政府违规举债等推升宏观杠杆率的因素开始出现变化,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

杠杆率增速已放缓

“2017年之前的一段时期,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2012-2016年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稳中向好及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有关宏观杠杆率新变化的专栏文章如是称。

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2016年年均则增长8.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12-2016年年均则增长1.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2016年年均增幅略低0.1个百分点。

类似表述在近一年的多个重要经济会议或高管的公开发言中都曾出现过。例如今年1月下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就介绍,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有所下降,且各方面的风险防范意识正在强化,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市场预期正在改变。不到一个月前,央行行长易纲在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会议上也表示,2017年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仅略有上升,公司部门杠杆率有所下降,金融部门内控杠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影子银行筹资受遏制

对比来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提振经济出台的“4万亿”计划使信贷、M2和社会融资规模快速膨胀,也带来了高杠杆的问题。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在资金方面“旱涝不均”,金融泡沫风险有所加剧,实体经济则面临失稳风险上升的隐患。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过去十年间我国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的成因包括:高储蓄率、间接融资为主、国企承担社会公共职能以及经济结构性扭曲推高实体经济杠杆率;影子银行助力实体部门加杠杆,空转套利推高金融体系杠杆率;政府债务增长加快,经济增长放缓等。

央行专栏文章还指出,货币化进程较快,特别是市场经济推进、大规模城镇化、房地产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快速扩大等因素,也阶段性地推升了杠杆水平。

中国宏观杠杆率是否存在“危险”受到热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人员邬琼分析称,杠杆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适度的杠杆率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杠杆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信用违约频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陡升、资产价格崩溃,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效果也有所显现。央行文章介绍,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的主要原因,就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及结构性信贷政策效果显现,以及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等。具体来看,“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对影子银行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有所抑制”、“地方政府债务约束硬化,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规范”等推升宏观杠杆率的因素开始出现变化。

未来逐步结构性去杠杆

央行表示,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段时期我国宏观杠杆率增长较快,与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和发展阶段不无关系。今年4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结构性去杠杆就是一种平衡术。将去杠杆的重点放在国有部门的僵尸企业、地方政府和高负债的房地产企业和重工业,对其他行业和资产负债表健康的企业则应该加以鼓励。

他还指出,货币与流动性管理政策并不是惟一选择,宏观审慎与微观的金融监管也可以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另外,财政政策的“减税”也可以改善企业的内部现金流,从而起到去杠杆的作用。总之,去杠杆是个系统性和整体性任务,故需要用“宽框架”指导政策制定,加强部门间和政策间的统筹协调,才可以防范去杠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文 代小杰/制表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